冬日里,陪家人,喝一杯茶。


01 | 喝红茶 防流感
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。红茶甘温,可养人体阳气;红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糖,生热暖腹,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,还可助消化、去油腻。
研究发现红茶可减少冬季中风和心脏病发病率。寒冷冬日里,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常泡上一杯暖暖红茶,可暖身,还可以起到防病作用。
常用红茶漱口或直接饮用还有预防流感作用。而喝红茶对于预防骨质疏松、降低皮肤癌发病率也有独到的作用,由于红茶是一种发酵茶,刺激性弱,特别适合肠胃和身体比较虚弱的人。喝红茶时茶叶量控制在3到5克最佳,注意一定要热饮,最好现喝现泡,放的时间长了,营养和口感都会打折扣。
02 | 喝普洱熟茶、老茶、老铁可养胃
俗话说:“夏喝生茶,冬饮熟茶老茶。”因为夏天燥热,人容易上火,而生茶有清热解毒、解暑解腻功效;冬天寒冷,老茶熟茶茶性温和醇厚,茶所含的益菌群有暖体养胃的功效。
03 | 喝乌龙茶防止口干舌燥
乌龙茶属半发酵茶,介于绿、红茶之间,色泽青褐,因此又得名“青茶”。味道上,乌龙茶醇厚滋味,不寒不热,温热适中,因此有润肤、润喉、生津、清除体内积热作用,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。
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,人们容易口干舌燥、嘴唇干裂,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,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。乌龙茶对蛋白质及脂肪有较好分解作用,能防止肝脏脂肪堆积,对于怕冬季里贴膘人来说,青茶也有一定减肥功效。
顺便提一下铁观音,铁观音属于乌龙茶,但如果不是传统老工艺铁观音,区别于真正意义上乌龙茶,因为发酵程度很轻,茶性有所不同,较寒凉。
04 | 喝花茶可解郁闷、烦躁
花茶包括茉莉花茶、玉兰花茶、桂花茶、玫瑰花茶等,是以绿茶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制而成的。
一般来说,花茶可以养肝利胆、强健四肢、疏通经脉。以茉莉花茶为例,可以清热解暑、健脾安神,对治疗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。因此在冬季不妨适当选择,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经期前后容易心情抑郁,性情烦燥,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来消解郁闷。
05 | 喝黑茶可御寒降脂
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,生产历史比较悠久,种类比较丰富,例如湖南安化黑茶、广西六堡茶、湖北青砖茶、泾阳茯砖茶以及四川边茶(康砖)等。黑茶属于后发酵茶。
茯砖茶有很好消脂去腻作用,降脂减肥功能较强。此外,黑茶中矿物质种类丰富,且有很多种含量要高于其他茶类。黑茶性温,有助御寒,适合虚寒体质者喝。
黑茶喝法比较简单,可选用紫砂壶、飘逸杯或盖碗进行冲泡。但一定要醒好第一道茶。
06 | 喝白茶抑菌抗辐射
白茶加工工艺比较简单,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。由于白茶制法特异,其成茶满披白毫,芽叶连梗,形态自然素雅,色泽银白灰绿,汤色清淡。按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和寿眉。
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,与其他茶类相比,白茶抗菌效果比较好。此外,白茶也具有较好抗辐射效果,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开发。白茶性凉,能降火去燥。
07 | 普洱茶+陈皮,健脾化痰
普洱茶熟茶品性温和,对脾胃刺激相对较小,能缓解肥腻之物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。陈皮,柑皮,有健脾化痰、解腻留香、降逆止呕功效。二者融合,就是近年流行受大众欢迎的柑普茶、陈皮普洱茶。
另一种方法是普洱茶先用10秒泡洗,滤去杂质后,再加几块陈皮冲泡,两者搭配既有陈皮清新果香,又有普洱陈香浓郁,回味甘甜,适合积食时饮用。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,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,晚上少饮茶或不饮为宜。
08 | 红茶+姜,抵御风寒、温胃补阳
从中医角度来说,红茶性温,温中驱寒,特别适合胃寒、手脚发凉、体弱、爱拉肚子的人饮用。而生姜味辛性温,长于发散风寒、温胃补阳。两者都有暖身作用,搭配在一起效果加倍。
冲泡红茶要用刚煮沸水,再加入少许姜片或姜丝,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,这有利于红茶中黄酮类物质充分溶解,有益健康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热性体质的人不适宜用生姜配红茶,喝得太多易出现内热症状。
“ 感悟浮沉岁月,荡涤尘缘凡情;
半盏淳茶方寸润,修德养性净心灵。
古代诗人胡秉言的宝塔诗《茶》,从一字到七字,甚是精妙。
愿我们,在这个冬日里,
一盏清茶,一首好诗,享一刻清闲时光,
品茶读诗,丰富烟火人生,读漫漫岁月。
悟道茶与诗,人生与岁月。